第一次寫旅遊以外的文章,或許是最近看到了一些文章,聽聞一些朋友們被催婚、催生的事跡,又或許其實是年齡到了有感而發吧 哈哈
今天想跟個位朋友討論的是一個相對少數,特別在華人社會,的群體 — 頂客族(又稱丁克族),Jessica 會先以客觀的事實介紹分析,最後也會方式 Jessica 個人的想法。
*事先說明:這篇文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族群,或者讓想加入但內心還是有些困惑的朋友,可以在參考後更加確定自己的方向,並不是認為生小孩是錯的喔~
目錄:
一、頂客族的定義
二、成為頂客族的理由
三、成為頂客族的好處
四、成為頂客族的問題
1. 頂客是 「 Dual(或Double) Income, No Kids」的縮寫,意思是 「 雙薪,無子女」的夫妻
2. 夫妻雙方健康,為自動選擇不生育的
1. 隨著時代發展,許多人漸漸改變想法,不再認為生兒育女是人生的必要環節。
2. 頂客族興起於歐美國家,部分原因為福利政策完善,養兒防老的必要降低。
3. 女性教育程度及經濟能力提高,女權意識上升,傳宗接代不再被認為是女性最重要的責任。
4. 現代養小孩的成本太高,不是所有家庭都負擔的起,即便負擔得起,也很可能造成現有生活品質、經濟狀況下降。
5. 覺得人生苦短,兩個人恩愛甜蜜就足夠了。
6. 現代婚姻關係較過去時代不牢靠,不願意連累孩子成為單親家庭,或害怕成為單親家長而不敢生。
7. 覺得現今社會紛亂,大環境越來越差,不想後代受苦。
8. 對小孩無感或不喜歡小孩。
9. 自我實現的目標多元化,小孩的存在可能會影響或阻礙其嚮往的人生規劃和目標。
1. 時間自由、經濟寬裕,不用因為小孩犧牲自己的生活條件,可以有更多的條件完成自我實現。
2. 可以在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下做選擇,不必因為考慮小孩而委屈自己。
3. 不用承擔小孩長歪了,叛逆闖禍或者變啃老族的風險。
4. 對女性而言,少了懷孕的辛苦、生產的疼痛和危險,以及生產完可能面對的問題如:身材走樣、皮肉鬆弛、產後憂鬱、哺乳痛苦...等。
5. 對男性而言,避免因小孩的出生帶來的經濟壓力(&老婆大人懷孕期間脾氣變差),及半夜被哭聲吵醒,白天還要工作的勞累...等。
1. 與現有的另一半期望不一致,導致爭吵不休或分手
2. 面對單方或雙方父母的不諒解,可能被長輩以道德、親情綁架,用老話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”指控
3. 親戚、三姑六婆、七大姑八大爺的閒言碎語
4. 面臨所謂“催生族”時不時的騷擾,如:現在不生老了一定會後悔、既然不要孩子為什麼要結婚、沒有小孩人生就不算完整、看誰誰誰家的小孩多可愛,幹嘛不要一個、反正早晚都要生不如早點生.....等。
5. 當身邊的朋友們陸陸續續有了孩子後,可能會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有點插不進爸爸媽媽們的育兒話題,或者因為朋友們有了孩子難以出門聚會而失去部分玩伴。
1. 如果另一半是堅持要小孩怎麼辦?
如果溝通討論後其中一方願意退一步,自然是好事,如果不能那隻能放棄了呀~
畢竟,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沒有錯的,只是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而已。
2.如果另一半是家裡的獨子(女)怎麼辦?
在孩子越生越少的現代社會很容易遇到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,尤其是只有一個兒子的父母,更容易有一定要有孫子傳宗接代的觀念,這真的是個難解的問題呀~
除非這位獨子(女)自己也不要小孩,而且願意親自面對自己父母的壓力,否則身為媳婦或女婿,站在公婆、岳父母的對立面永遠是不討好的,父母只有在面對自己的親生孩子才會真的沒轍。
所以,如果另一半本身也不站在你這邊,或者其實他也不想,卻又沒膽面對自己的父母......那還是放棄吧,不然這輩子孤軍奮戰太辛苦了。
3.親戚、鄰居間的閒言碎語隨著年齡漸增越講越難聽怎麼辦?
有些人會說,如果不生,會被人家說不孝、下不了蛋的母雞...,面對這些閒話,讓我不禁想到陸劇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”裡的一句台詞:「你該把那些閒言碎語當風裡的貓尿狗屁才是,怎麼反拿在懷裡聞呢?」 ,請問....你生不生到底關這些人什麼事?這種事應該由你和你的愛人決定才對,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做什麼呢?
4. 沒有小孩,老了誰照顧我?
說真的...眾多事實已經證明,這個年代養兒真的不一定能防老啊...
況且自己本來就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年輕時不努力、不存錢、不規劃,老了再指望你的小孩用他們正值青春的人生,為你年輕時的選擇負責嗎?
父母自己選擇生孩子,就要負起責任盡力將他養育成人,孩子受了養育之恩理當盡己所能回報父母,但不可否認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和意願這麼做啊。
5. 如果沒有小孩,蜜月期、熱戀期過後怎麼辦?拿什麼鞏固家庭呢?
沒經歷過的人也應該看過電視吧?面臨婚姻問題時選擇用要小孩來挽回關係的夫妻,大多會以失敗告終。或許孩子的出生會讓另一半基於責任心,稍稍回頭駐足,但這種效果畢竟不是持久的。如若不然,家中有小孩的家庭應該都不會離婚、出軌才對呀?
想鞏固婚姻或改善關係,還是應該從彼此下手,或許換個環境、提升自己的內涵、好好與對方溝通,又或者向婚姻、感情諮詢專家求助,才是更正向有效的解決辦法喔。
6. 讀書、工作、結婚、生子、老死,不都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嗎?少了孩子人生怎麼會完整?
首先,根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,人最高的需求是 self-actualization(自我實現),達成自我實現的方式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,有的人以得到一個可愛的孩子為目標,有的人追求在工作上功成名就,因此,人生究竟如何才能完整,還是應該好好反問自己,到底想要的是什麼?
再者,生養小孩的成本並不是人人有能力負擔,許多經濟條件差或社經地位不高的家庭反而很能生,但他們真的享受到所謂的天倫之樂了嗎?還是在為了生計疲於奔命?他們的小孩又真的快樂嗎?在明顯資源不足、家庭支持能力也不足的家庭成長,真的很容易影響小孩的心理發展,甚至未來的生涯規劃。
生小孩是遠比養寵物更大的責任,自然也該深思熟慮,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、與伴侶關係的穩定度、自己及另一伴的人生規劃和時間安排等各方面的條件,再做決定。
7. 如今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,明明健康卻選擇不生是不是很自私?
現代人大多生的少,使得出生率不斷下降,人口也持續在減少,但不知大家是否想過,維持人口總數的目的是什麼?現今已經是世界人口爆炸的狀態了,人類過剩造成了糧食短缺、資源分配不均、環境破壞嚴重...等問題。
那麼,既然人口早就已經多到地球幾乎無法負荷了,那真的還有必要刻意去維持現有人口數嗎?
最後,不論對男人或女人而言,結婚生子都不應該是義務,而是一個選擇,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出於自願的,本來就沒有所謂對錯。人活著只為傳宗接代的想法,真的該拋棄了。
1. 有一位生涯規劃一致,願意與你齊心協力面對未來的另一半:
婚前討論真的很重要,畢竟這是兩個人要共同決定的大事,若不和也不要委屈自己,耽誤別人。千萬不要怕提出想法,若他不能認同,只代表你們不合適,如果為了對方條件好、年齡不小想結婚了、或眼下不想放棄這個人,而勉強在一起,將來一定會後悔的,這種後悔很可能轉變為對另一半的埋怨,讓原本相愛的人漸行漸遠,甚至撕破臉。
另外,畢竟身在華人社會,還是有許多長輩有著不能傳宗接代是大不孝的觀念,因此你的伴侶是不是能跟你團結一心就很重要了,就像女生說,大多數的婆媳問題中都會有一個無能的丈夫,只要夫妻中有一方不作為,或甩鍋給另一個人,這樣的關係是很難堅持下去的。
2.既然決定了,就堅定自己的想法:
有些不理性的瘋狂家長,甚至會為了抱孫一哭、二鬧、三上吊,逼得孩子如果不想給父母收屍就不得不就範。看到這裡真的忍不住想問問這些父母,你辛苦生養、培育這個孩子到底是為了讓他未來能幸福,還是為了他能像奴隸、像你養的狗一樣完成你的命令討你開心。
遇到這種情況,要能堅持自己的選擇,但也不是一昧的鬧脾氣,而是以理性分析的方式跟父母家人好好溝通,將你決定的理由一項一項列出來,讓他們能了解你是經過深思熟慮而非一時興起,或單純跟風想標新立異的,至於家人聽完後能不能諒解,那是家人的事,而非你的問題了。
有人曾經對我說過:他覺得父母將他養大是有恩的,所以父母那麼急著抱孫子不能讓他們失望,即便自己根本還沒時間照顧孩子,但為了“孝順”,還是不能辜負他們。
試問:這真的叫孝順嗎?我並沒有說選擇生孩子的人是錯的,但你要孩子的理由應該是“你要”,而不是“你爸媽要”“你爺爺奶奶要”!!
現在已經2021了,事實證明“天下有不是的父母”,在孩子成年且能自力更生時,還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就是錯的。而父母明明錯了還順從,不是孝順而是愚孝!
3.有自己的生活,能夠和自己相處:
沒有孩子的人肯定是比有孩子的人多了許多空閒的時間,對於無法跟自己獨處的人來說,這樣的時間會讓他們無所適從,覺得生活太過空虛,也因此有些人到中年後便反悔,還是決定要小孩,成為所謂的「白丁」,這樣反而成為高齡產婦,增加自己的危險不說,對小孩也不好,不僅可能因為父母老來得子被寵壞,也要面臨父母年老,可能不能陪伴孩子很久。
因此,妥善規劃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!!一定要有自己的社交圈、休閒活動、興趣娛樂等,能充實生活的事情。如夫妻都熱愛旅行,可以一起存錢環遊世界;又或者做義工,幫助別人也增廣見聞;也可以利用下班或假日學習有興趣的才藝,如 Jessica 一直想學騎馬、調酒或滑雪XDD
4.妥善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:
現在因應少子化社會,有許多的老人服務商品,如安養中心、生前契約和儲蓄險、各類疾病保險等。其實不管有沒有孩子,都應該盡早規劃好自己的退休生活,沒有孩子的人可以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品質更好,也能讓你的父母家人放心。有孩子的人更應該規劃,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孩子打拼奮鬥時的累贅。
以上是 Jessica 自己的一些感想,歡迎各位朋友進行友善的交流
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到大家,有什麼問題或想法都可以留言跟我分享喔~
謝謝大家看完我的文章
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點讚、留言或+關注喔
你們的鼓勵都是 Jessica 繼續寫下去的寫文的動力唷
.